close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球各地新興思潮翻湧。台灣知識份子在殖民政府的統治下,有了許多新的嘗試跟活動,而這些正是起源於大稻埕。



大稻埕的文化:新文化運動

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球各地新興思潮翻湧的年代。日本國內掀起要求民主的大正民主運動,台灣知識份子在殖民政府的統治下,有了許多新的嘗試跟活動,而這些正是起源於大稻埕。對於台灣的新文化運動,有著很大的貢獻。包括「淡水戲館」、「港町文化講座」、「永樂座」等,都是當時熱門的活動據點。

「永樂座」是當時大稻埕最熱門的戲院,除了傳統戲曲,也演出許多現代話劇。而當時領導台灣文化革新、社會改革運動的「台灣文化協會」,則將成立大會選在現今民生西路上的靜修女中大禮堂。

1905年,日本殖民政府推出「擴大市區計畫」,將舊清時期那些帶有陳舊、緩慢的印象建築風格,改以歐化的新式景觀,大大地為大稻埕改改頭換面,還因此有了「本島人的市街」的稱號。

當時茶商、布商、貿易商集結,除了帶來富足的經濟,也帶動娛樂生活。廟埕前的許多廟宇、子弟戲館、傳統戲曲的藝人聚集,讓大稻埕也有「戲窟」之稱。特別是布袋戲, 更是當時大稻埕重要的文化之一,許多布袋戲團皆將聯絡處設立在涼州街上,該街還因此被稱為「涼州布袋戲街」。

大多人對於大稻埕印象最深刻的是迪化老街及年貨大街。日治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台灣1960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工業之大本營,惜目前多凋零。 

大稻埕著名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霞海城隍原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五鄉莊居民的鎮守之神。現今奉祀霞海城隍主神,並配祀三十八義勇公(即自艋舺護送金身至大稻埕途中受襲死難者)等。廟的格局較小,只有正殿與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眾多。

另,位於南京西路上的大稻埕法主公廟,為1869年安溪茶商所建,崇奉茶葉守護神法主真君,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稻埕慈聖宮合稱大稻埕三大廟。歷史慘劇二二八事件的引爆點,林江邁販菸被毆處,即在法主公廟對面前美人座大酒家左邊騎樓柱,目前改建大樓中。

還有位在延平北路135巷,早期為地方上有名的妓院巷,在陳水扁市長時代大力掃黃之後現在已不復存在,但是還是有當年的妓女戶建築存在上面還有乙級的字樣。

除此之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位於大稻埕老市區,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

早期的大稻埕雖然是台灣新文化的啟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績,各處總是有著京劇、話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在上演。經過了數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規劃了歸綏戲曲公園,提供各種地方劇一個適當的表演舞台。 

1920年11月1日,日人實施臺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廢除臺北廳直轄之艋舺、大稻埕、大龍峒三區,設臺北市,隸於臺北州。雖然被裁廢,大稻埕並不因此就成了歷史名詞, 依然留在臺灣人代代相傳的口碑與記憶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電影大稻埕 的頭像
    電影大稻埕

    電影《大稻埕》官方部落格

    電影大稻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